close
〈男人30,女人25,似乎有這樣的說法?〉
所衍生出來的,就是台灣社會的教育體系,
是怎麼樣迫使一個高中生對於未來茫然、未知的情形下,
所建立的價值觀仍然活在於「父執輩體系」的陰影下,
就對接下來的人生做出「自以為正確」的選擇。
導致,常常在接下來人生裡,
不斷重複著「早就該完成」的摸索、修正、再摸索、再修正的動作。


我出社會後到現在的這段時間裡,從職場裡不斷會工作的過程中體會:
「每一個人生下來,都有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」,
只不過,適合自己做的事情,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間,並沒有劃上等號
或者說,適合自己做的事情,和可以賺錢的事情之間,沒有劃上等號。
也可能,適合自己做的事情,和家裡期待你做的事情之間,也沒有劃上等號。


因為上述的情況,使得我們總是在做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,
產生的結果就是,一來作不好,二來做得不開心。
所以就必須花更多的時間,來修正摸索,來轉換跑道,
這不啻浪費時間,更同時花費許多不必要的社會成本,在不對的事情上。


只不過東方人的教育,似乎不把「讓每個人做最自己最愛、最適合的事情」,
當作是一種人生學習或是教育的方向,
取而代之比較多的是:「怎樣最快就能功成名就,讓家裡揚眉吐氣?」,
「怎樣可以做大事賺大錢,讓後代子孫沾光?」這樣的教育圭臬。


雖然當前的教育,已經願意花時間在於孩子的自我探索,
但是,父母、社會的觀念沒有成長,很多努力都是枉然。
為什麼在西方教育的價值觀裡,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ub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